茅盾1981年设立
1、文学研究会。
2、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89—1994)
3、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4、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6、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7、茅盾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8、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9、茅盾与郑振铎等12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
10、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11、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12、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3—2006)
13、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5—1988)
14、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茅盾捐资25万元,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15、茅盾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2、人物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6、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07—2010)
17、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茅盾留下遗言: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8、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19、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1—2014)
20、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
21、茅盾,原名沈德鸿,(1896年7月4日一1981年3月27日),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躯者。1981年3月27日,茅盾将25万稿费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
22、年,茅盾跟郑振铎等十余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23、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77—1981)
24、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25、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26、第十届茅盾文学奖(2015—2018)
27、第五届茅盾文学奖(1995—1998)
28、第六届茅盾文学奖(1999—2002)
29、茅盾(1896.7.4-1981.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亦即时局稍稍平稳时,他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30、年4月,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
茅盾1981年设立
31、茅盾先生一生甘受清贫,在临终前,他向儿子口述遗嘱,将自己的稿费25万元全部捐给中国作家协会,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这就是茅盾文学奖。
32、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33、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2022)
34、鲁迅当时在教育部任职,限于当时北洋政府“文官法”的规定,不能正式参加文学研究会。但鲁迅审定了文学研究会的宣言,将自己的创作和翻译提供给文学研究会发表或出版。
35、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36、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37、第二届茅盾文学(1982—1984)
38、年茅盾,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人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39、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
40、得奖的应该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41、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
42、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43、茅盾文学奖的举办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份至元月,每年都会有几百位文学界的人士,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茅盾文学奖的授奖仪式。